江西省资溪县人民检察院

首页  丨   检察动态    检察新闻    理论研讨    以案说法    媒体播报    检察风采  丨  公开听证

本网站已支持IPv6网络
微信二维码
微信二维码
微博二维码
微博二维码
12309客户端二维码
12309客户端二维码
当前位置:首页>>理论研讨
创新“1234”工作法,提升信访矛盾化解能力
时间:2024-05-27  作者:  新闻来源:  【字号: | |

近年来,资溪县人民检察院学习践行“枫桥经验”,将提升办案效果作为工作重点,致力于化解矛盾纠纷。通过日常工作中摸索出的“1234”工作法,多元化解检察信访矛盾和纠纷,不仅解了“事结”,还解了“心结”,较好地解决了群众的操心事、烦心事、揪心事,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,2023年以来,全院“案—访比”新增为零。

“1”是实现一个目标。矛盾化解工作要达到定分止争的目标,每个案件都能实现“案结事了人和”的效果。实际工作中来看,很多进入检察机关的信访案件,是因为在多个司法环节中问题未能得到妥善解决。因此,检察院在处理信访矛盾案件时,必须在法律框架内,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情感、道德诉求和法律诉求,努力满足群众的合法合理需求,以促进群众的息诉罢访,实现案件的圆满解决。为实现政治效果、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,要在办案过程中充分评估信访风险,对可能出现的苗头性风险及时进行疏通和化解,以预防矛盾的积累和加重;要提升涉案当事人对司法活动的内心认可,有效降低“案—访比”。在执法办案中,要认识到调解也是执法的一部分,注重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,理顺情绪,将矛盾化解作为办案的终极目标。矛盾化解的效果直接影响当事人对司法活动的内心评价。即使办案公正,如果矛盾未得到有效化解,当事人可能会认为司法不公,从而影响社会效果。只有真正体现“三个效果”的有机统一,才能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。

“2”是把握好两个主动。一是主动担当,做“和谐佬”,不做“和事佬”。“和谐佬”是指在处理矛盾时,坚持公正裁判,基于对当事人、事实和法律的尊重,促进当事人之间的真正和解。这种和解是当事人内心自愿的,能够实现矛盾的长期化解,减少重复信访的发生。与之相对的“和事佬”则可能通过哄骗、欺瞒等手段暂时平息矛盾,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容易导致矛盾的反复。

二是主动出击,做“及时雨”,在矛盾风险出现的初期就进行化解,不要等到问题严重后再采取行动。要将矛盾化解工作的时间和阵地前移,从公安侦查阶段、审查逮捕阶段就开始介入,避免矛盾升级到起诉或判决阶段。通过早期介入,可以更有效地将大矛盾化小,小矛盾化了,从而提高化解效果。面对信访矛盾,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应勇于面对,不回避,积极思考对策,主动进行化解,避免矛盾的扩大。化解矛盾,还要做好事后跟踪服务,了解当事人纠纷化解后的心态及现实困难,进一步释法说理及帮扶,巩固调解效果。

“3”代表做到“三心”服务。即真心、用心、耐心。化解矛盾工作就是做“人心”工作,要有百姓情怀和服务意识。真心,意味着将当事人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对待,把他们当作知心人。一个让座,一杯热水,一个微笑,一句暖心话都可以拉近与当事人的心理距离。真心还体现在换位思考、耐心释法说理,以及在面对抱怨甚至辱骂时保持克制,不还嘴、不还手。检察干部应有保护检察机关形象的觉悟,忍受委屈,以真心换取民心。

用心,化解矛盾就是解“心结”,检察干部只有用心才能得到信任,只有真正为当事人考虑,调解工作就会有成效。此外,要用心去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调解技巧。调解谈话是一门艺术,需要掌握火候,观察当事人的反应,适时表扬或批评;还要注重法、理、情相结合,增强说理效果,让群众理解、信服、接受检察机关作出的法律结论,让司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。

耐心,是责任心的体现。检察干部在化解矛盾时需要不厌其烦、苦口婆心。耐心倾听当事人的诉求,适时进行理性引导。即使一次调解不成功,也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,不断尝试,直到矛盾得到化解。

“三心”服务是相辅相成的,通过用心和耐心,让当事人感受到真心,从而成功化解矛盾。资溪县的全国优秀调解员蒋友良就是这一服务理念的典范,他通过加班加点、上门调解、自掏腰包等方式,展现了真心服务的精神,化解了许多矛盾纠纷。

“4”代表做好四劝工作。一是劝当事人换位思考,在民事纠纷引起的矛盾中,引导当事人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,促进互谅互让。

二是劝当事人认识过错。许多矛盾纠纷涉及混合过错,双方都有责任。我们要通过公正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原则,耐心地释法说理,帮助当事人认识到自己的责任。如几年前的一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、诈骗案中,40多人到检察院信访闹访,检察官从多个角度阐述他们自己轻信、不做调查、贪图利息等心理和行为过错,促使他们认识到问题的本质,没有再次信访。

三是劝当事人面对现实。在一些案件中,无责任方的诉求可能超出责任方的承受范围。特别是在交通肇事、故意伤害或诈骗案件中,受害方可能因情绪激动而提出过高要求。要引导当事人认清现实,理性对待诉求,对于化解矛盾至关重要。

四是邀请众人来劝。当双方矛盾难以化解、分歧较大时,可以借助亲友、人民调解、公开听证等外部力量进行劝解,让第三方参与协调,帮助无理的一方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过错。同时,对于确因赔偿不能到位的被害人,通过司法救助给予经济补偿;对于有心理疾病或障碍的人,委托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疏导,有助于化解他们的心结。

 
 江西省资溪县人民检察院版权所有
技术支持: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-1
本网网页设计、图标、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或建立镜像,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。